尚书能回来,协助您做事也是好的。”
张延龄笑着道:“瞧您这话说的,我不过就是个顽童,哪里有资格调遣李尚书办事?”
庞顷赶紧道:“二公子您可千万别自谦,无论是敝人,还是李尚书,都知道您乃张国丈身边真正的智囊。只要有您在,朝中那些宵小必定无处遁形,他们的阴谋诡计也不会得逞。”
张延龄心想,你这话听起来咋那么别扭呢?
朝中宵小?
按照正统文官的定义,说的就是咱这派系的人,比如说李孜省,再比如说我,谁让我本身年岁不大呢?
“可是……这件事,暂时无能为力啊。”
张延龄为难地道。
“话说,如今有谁能跟二公子您这样,能随时见到陛下呢?”庞顷笑着道,“只要您跟陛下提一句,就说京师中需要李尚书这样的人回来做实事,陛下就会将他召还回京。道爷回来后,不就能听您调遣了?”张延龄迟疑道:“问题是……李尚书回来,能担当什么差事呢?”
庞顷道:“做什么差事都好,就是不想再留在西北了。道爷这个人其实……挺矫情的,他说自己吃不了苦,还是京师比较好。或者是放他去修河,这样他会觉得比较有盼头。再或者,您让陛下给他安排一场战事,让他继续在西北领兵打仗……他这人怎么都闲不住……”
“哈哈,庞先生,您倒是什么都敢说。”
张延龄笑了笑说道。
哪里有当幕宾的这么“中伤”自家雇主的?
李孜省要知道庞顷在背后这么编排他,肯定不会给好脸色看。
庞顷无奈道:“做人还是要实诚些比较好。我家道爷的确曾做过一些错事,但他一心向着朝廷,没做过什么人神共愤之事。他还想回来后,好好为朝廷效命呢。”
“好吧。”
张延龄点头道,“有机会,我会跟陛下提及此事。对了,之前说的那几件事……”
“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就连万和寺里能说上话的僧侣,也都打通了关节。”
庞顷道,“这点您放宽心就好。就算道爷不在了,京师的关系网仍在,如果想在这些什么僧啊道啊的事情上大做文章,那些个文官也未免太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