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姓赵,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那山底下居住的靠打猎为生的李家。
远远地有个小姑娘坐在自家院子里,眺望远方,似乎是在等人归家。
“珠姐儿,来娘这里。”
赵明珠依言跑到赵杨氏身边,抱着她的膝盖,轻声唤道:“娘。”
俗话说女儿就是贴心小棉袄,这句话果真不假。赵杨氏摸了摸女儿的脑袋,笑道:“明日你父亲休沐,咱们一家去镇上逛逛,好不好?”
赵明珠的父亲赵原宣,是个读书人,在古代,士农工商,可见读书人的地位。但是赵原宣中了秀才之后并没有继续考了,而是娶了赵杨氏,在书院当夫子。
“好。”赵明珠乖巧地应下了。
赵杨氏道:“别在门口吹风了,你身子弱,进屋吧,免得吹凉了你奶又要念叨。”
赵明珠听话的点头,随赵杨氏一起进了屋子。
赵明珠是胎穿,距离她离开现代已经有了四年了,还好她在现代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挂念的人,老天爷也赏赐了她金手指,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在这里,她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亲情。
赵杨氏拿出针线篓子,她的女工极好,任何人见了都要夸赞一番,赵明珠身为她的女儿,女工自然不差。
“姐,姐!”小弟赵知硕跑进来,“姐,我和你说,天大的好消息。”
赵杨氏笑骂道:“什么好消息啊,让你这么着急的给你姐姐说。”
赵知硕得意道:“姐,娘,三叔家的赵明暖,那个贱丫头,她娘和春花嫂子打起来了,那个贱丫头也被打到了,磕到了石头上,她娘一直在那里哭。”
赵知硕十分的幸灾乐祸,他和赵明珠是龙凤胎,当年要不是赵明暖撞倒了赵杨氏,赵杨氏也不会早产,赵明珠的身体也不会这么弱。
儿子的话极大的慰藉了赵杨氏,她十分痛快,自从当年早产之后,他们三房和四房便隐隐有了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如今看到三房不痛快,赵杨氏心中可是极其痛快,每每午夜梦回,她只要一想到自己搁在心尖尖上疼爱的女儿身子骨虚弱,每每生一次病就会要她大半条命,赵杨氏心中就恨极了。
若不是她的珠姐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