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一封是范质写来的,这书信主要是说明对蜀之战粮草财物消耗极大,户部供应已经后继乏力。国内本来已经减缓的粮价、盐价再呈涨势。而且现在南唐也已经与大周呈警戒备战状态。虽然符皇后组织女捐获取大量金银财物,但是因为边界关系紧张,官家交易大幅缩减,民间交易也变得谨慎,所以就算出高价都很难大量购买到粮盐。再有一江三湖十八山方面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偷运粮盐的途径和进度本来已经呈不断提升态势的。突然间就停滞了许多暗道,只剩少数暗道还未曾断流。所以信中劝慰周世宗,应该及时收手,暂停对蜀战事。还有一封是东京留守副使王朴写来的,他精通天文卜算之道,曾多次向柴荣提出“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但这一回王朴来信中的意思却和他以往主张截然相反。信中告诉周世宗,近观天象,中天黯弱,于己天时不利。西南象虽乱不颓,正南有害,东南多伤,于攻位不对。这些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柴荣对蜀而战时机不对,是自己弱势不振之时。方位偏差,蜀国方面虽然有乱,却未到颓败之时。反是正南、东南方向有大伤大害,是可利用的大好机会。这两封书信刚刚看完,甘东道大将军王景的军报到了。军报详述了在威武城与李廷圭部的对阵情况,并不隐瞒自己的失利,也充分肯定了李廷圭的实力和能力,这给周世宗提供了权衡整体战局的可靠信息。但真正让周世宗决定改变战术,并且这一次再没采纳赵匡胤建议的是韩通那边送来的急报。看完急报之后,周世宗倒吸了一口凉气。“賨人参战!看来我们对蜀之战只能是到这位置了,再不能往南推进。”周世宗说出这话时没有一点艰难,可以看出他心中认为这样的抉择是非常正确的。
一旁的赵匡胤走到周世宗身边,接过周世宗递给他的急报,仔细看了两遍,然后才缓缓开口:“巴蜀賨人善战,这是自古以来都知道的。但是賨人自汉末便少参大战,应该是其族渐渐衰落。淘沙口出现的賨人只几百人,由此可以说明这一点。所以我们不必将这几百賨人看成影响整个战局的强阻。”“非也,汉末之后賨人不参大战,是因为之前参与的各种大战已经为他们的部族争取到稳定的生存区域。如果这样来推断的话,賨人族不是渐渐衰落,而应该是逐渐昌旺。那几百人可能只是他们中的极少部分,大队賨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