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开——午餐他们会提供。
六小时后,众人回来这里按分组先后演奏,至于最后录取的人选,可能从不同组里产生,也可能从同一组里产生。
在场的面试者里,小提琴手有六位,大提琴手两位,长笛手一位。
这样三类乐器,只要分组不太离谱,一般的协奏曲都能够完成。
面试官给出了两首曲目,第一首,是舒曼的《梦幻曲》,中规中矩的世界名曲,但凡学器乐的,都练习过。
这首曲子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曲子主题简洁,风格抒情充满幻想主义色彩,旋律婉转起伏,细腻缠绵而优美梦幻。
这首曲子并不难,众面试者听后,心下一定。
这时,面试官又宣布了第二首曲目——帕格尼尼的《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
几乎是曲目一报,几位面试者都面露惊色。
《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比起《梦幻曲》难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而且面试官指定的是技巧难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先且不提曲子里那些跳跃的断奏奏法和音乐跨度极大的和旋,就说曲子本身——长达六分半钟的快板,要在六小时里和从来没有合作过的竞争者一同完整演奏便已是一大挑战。
对方一个不慎,就会影响自己的演奏,从而破坏整体。
但这些,都没有太多时间来思考,面试官只给众人五分钟的分组时间。
除晨珀以及文蕊之外的那四个小提琴手率先聚在一起讨论,帕格尼尼的《d大调》虽不如《梦幻曲》那般普及,但学器乐的,也都知道并接触过,只是谁都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不出错的演奏完成。
《梦幻曲》的话,则完全没有问题,就怕难度不够,万一其他组演奏《d大调》他们会被比下去。
四人踌躇,这四人里,一位男性,三名女生,虽心思各不同,但大致想法都差不多。
这时,两位大提琴手也走了过来加入讨论。长笛手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女人,比在场的面试者都大一些,她等在一旁并不着急,因为长笛手就她一人,如无意外,她应该会入选。
一阵窃窃私语后,众人很快做出决定:大提琴演奏《d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