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把锂电池很好搞出来,如果北平电池厂今后能够首先把锂电池给研发出来,指不定搞出一个诺贝尔奖出来也不是不可能。
2019年,古迪纳夫与美利坚化学家M. Stanley Whittingham和东瀛化学家吉野彰因对研发锂电池做出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现阶段实验室里的锂电池属第一代,是英吉利科学家惠廷厄姆研发出来的。
但因为使用硫化钛材料作为正极材料,极易爆炸,完全没有任何的实用性。
美利坚那边,古迪纳夫坚信有新的替代材料,夜以继日地研究了三四年时间。
1980年,58岁的古迪纳夫找到了替代硫化钛的材料,即钴酸锂。
这让锂电池而更加稳定,且重量减少一半以上。
但是,这距离可商业化生产的锂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后来,东瀛的化学家研发出了锂电池可用的石墨负极材料,与古迪纳夫研发出的正极材料完美搭配,开发了新型锂电池。
索尼等企业将这种电池应用于便携式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无线电子产品中,得以广泛商业化,这才算是真正的开启了锂电池的发展之路。
只是这条道路真正的发展壮大,其实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事情。
留给北平电池厂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
当然了,有了美利坚和东瀛那些化学家的成绩在前面,华夏这边要想真的出一个因为研发锂电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际上是很难的。
但是扶持一个院士出来,江辉觉得完全有可能。
这些话,他都还没有跟任何人说过。
“他们工厂现在也还有一千多人的规模,其中技术人员就有超过100人,算是各个工厂里头技术人员比例比较高的工厂了。”
“也正因为如此,北平电池厂的成本就更高了。”
“再加上过去退休的人员比较多,每年相关的负担都是一个很大的包袱。”
“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改革方案可以提出来,我一定跟领导们好好的汇报一下。”
秦浩对江辉的想法还是很有信心的。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