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当然知道朱载坖的意思,这是当年嘉靖处理政务的地方,当年嘉靖召见严嵩等人,也就是在这里,而现在朱载坖召见杨继盛,也是在此处,说来也有几分令人唏嘘。
杨继盛也向朱载坖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杨继盛认为,这些上疏言事的臣子们虽然有些言辞过于激烈,但是毕竟也是出于公心,希望朱载坖不要惩处这么严厉,对于这些官员能够网开一面,对于杨继盛的话,朱载坖问道:“杨卿真的认为这些人是出于公心的,或者是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公心?”
对于朱载坖的这个问题,杨继盛当然那知道是很难回答的,朱载坖现在对于此事是极为愤怒的,自己对于皇长孙的教育,他们认为不妥也是正常的,朱载坖也从未指望他们赞同朱载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他们肆意的谩骂,这是朱载坖绝对不能接受的,而且朱载坖也确实是忍他们很久了,朱载坖并不喜欢特务政治,以厂卫、诏狱恐吓臣子,但是这些人确实是犯奸,不收拾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面对朱载坖的这个问题,杨继盛说道:“陛下,皇长孙亦是国本,百官重视,也是常事,陛下何以因此动雷霆之怒,用爪牙之威。”
朱载坖说道:“朕要不用厂卫,他们明日就要指着朕的鼻子骂了,这些人一贯狂悖,借皇长孙读书一事,以发泄不满罢了,什么要朕让皇长孙接触奸佞,叫他们指名奏来,谁是奸佞?是戚继光、李如松还是文思院的官吏,他们哪里是奸佞了?”
面对朱载坖的愤怒,杨继盛也知道原因,其实平心而论,杨继盛也认为这些官员们的上疏是有些过分了,皇子又不参加科举,很多时候对于经史的教育主要是在明治乱之得失的方向上,而不是进行字句推敲,而且小孩天性喜好玩乐,朱载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导皇长孙并非没有作用,而且作为继承人,熟悉武事也是应当做的事情,文治武功,对于一个君王来说都是重要的。
而臣子们对于朱载坖加以抨击,主要就是对于朱载坖在皇长孙的教育中增加大量的有关百工、军事的东西不满,他们认为皇长孙应该首先接受大量的经史教育,这样才符合习惯,但是朱载坖显然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可能按照这些官员们的想法来的。
杨继盛说道:“陛下,这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