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造车想出来的点子,以为是什么好点子,实际上就是馊主意,烂点子!
你们的脑瓜子是很灵光,但是在治淮方面就不一定,所以不要学那些人。”
杨令德和李鄂连忙说:“臣不敢,臣谨遵圣意。”
“朕知道,治淮不仅是你们江苏的事,更是安徽和河南的事。这些话,朕应该当着安徽、河南的地方大员们说。
但是朕先说给你们听,知道为什么吗?”
“臣等不敢妄揣圣意。”
“朕刚才说了,治淮要从全局角度考虑,要全流域治理。所以不能搞各自为政,各家自扫门前雪,这样治不好淮河。
都水寺淮河司会派遣得力水利专家和工程师,专驻凤阳,指导治淮。工部和户部,会根据他们的治淮方案,批复建设项目和财政预决算。
子荐也向朕请示,内阁成立一个直属的,跨省协调机构,淮河治理委员会,统筹整个治淮工程。
朕同意,钦定潘师傅为主任,然后钦点你,杨令德为常务副主任。
苏皖豫三省巡抚为副主任,布政使为委员。不仅如此,三省布政司还要指派一位右参议为执行小组组员,具体肩负起本省的协调和分管工作。”
朱翊钧的话在杨令德和李鄂的预料中。
成立淮河治理委员会,内阁早就吹过风。
潘季驯担任主任,只是挂个牌,从专业角度给予把控,顶多算个顾问。
真正负责的是常务副主任。
皇上钦点杨令德为常务副主任,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是资政学士,是苏皖豫三省巡抚里官阶最高的。
“朕清点你杨凤鸣为实际主事人,除了你是资政学士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江苏境内的淮河只是很短一部分,在苏皖豫三省里是最短的,但是你们地处下游,淮河祸害,你们需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杨令德点点头:“皇上英明,江苏对治理淮河也是期盼已久。淮河治理好了,苏北就能变成大明的鱼米之乡。”
“对,就是这样。还有一条,就是钱。
江苏富,安徽和河南穷,治淮的大头,肯定是你们江苏来出。
而且治淮不是一年两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