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历史极其悠久,节日风俗也极为丰富,其中一些活动与龙有关,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阳节最重要的活动。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与龙有关的节日,不同民族节日的时间、内容与活动亦不尽相同。
祭龙节
哈尼族,壮族、瑶族传统节日,哈尼族从农历二月二日起,聚居在红河南岸哀牢山中的哈尼人,陆续开始过节。节日这天,选出两位英俊的小伙子扮成姑娘,在&;龙头&;带领下,由众人簇拥,周游寨子。壮族在农历二月间过此节。祭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所需的鸡、猪等祭物。祭日,外寨人骑马或载斗笠者均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可使人畜平安。瑶族节里农历三月三日。祭龙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祭玉皇、祭神农等。祭时,要杀猪献供,猪由全寨出钱购买,祭毕由全寨人分食。妇女不参加祭祀仪式。
龙头节
云南河口大青山地区瑶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五。是日,当地群众备供品祭祀龙王。
总结
龙――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吉祥物。中国是龙的国度。除了欧洲那个代表邪恶的龙外,世界各地的龙文化都源于中华文化,或者说龙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华文明的象征。龙崇拜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特征。几千年来华人崇拜龙,信仰龙,祈望龙给人类带来祥
和,带来发达。
在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龙的神秘性和权威被绝对化,并渗透到国家意识形态中。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保留了它原始的象征意义,即龙代表了喜庆、祥和与富足。直到今天,龙的形象还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龙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