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连听都没听过。”
一连几次,石崇都只有哦着。
最后他忍不住回了一句:“娘娘可能是很久未曾归宁了,否则必将见识到许多希罕的东西。
刻下帝都之间,最大的一家就是王家,而国丈第则是贾氏之长,天下之最,均齐集于此。”
这等于是顶撞回去了,皇后自然很下不了台。
她的原意是想在皇帝面前,揭示一下石崇的奢华已逾于帝王,但没想到自己的母族也是同样的浮华。
皇后自然感到很没趣,连皇帝也讪然不是滋味。
但这场没趣是皇后已引来了,不能怪石崇无礼,于皇帝在私心之内,还感到很痛快。
他在深宫之内也感到贾氏一族的无形潜在压力,因为他们的势力太大了,大到已能左右朝廷的决策推行。贾氏再与王氏结合,压力更为强大了。
朝廷上重要的职务,贾氏一族着落不多占去了一半,王氏一族也极为可观。
皇帝在日感孤立之余,只有闷声不响。尽量地加重外姓的权力以为制衡,石崇就是其中的一个。
至于王浑,他虽也是王氏一族,但却不是他们的近支系族,更不是靠家族的力量而起来的。
所以,他在长安,是反王氏势力领导者,也是反贾氏势力的领导者。
王浑的强大,是得力于石崇的支持与扳倒了王恺。
王恺的身居相位,自然是王氏一族的族长,但是他自大好利又自私,再加上软弱与无甚魄力,连王家的子弟们都不大支持他。
所以他在找石崇的麻烦时,司马子明乘机联络了王浑,整掉了王恺,使王浑登居的相位。
皇帝提拔王浑,一则是因为王浑手中有实力,而且颇为可观。
再则也是因为他姓王,虽非直系,到底也是支族,他起来可以减低缓和王氏家族的反对,也增加了王氏与贾氏联合磨擦,王贾氏不致走得那么近。
皇帝的措施很正确,只是没有想到一件事——这件事表面上看来是全无影响,骨子里却对朝廷的权力斗争影响至巨——那就是司马子明之死。
石崇为了要得到绿珠,司马子明的权力日渐膨胀,怕自己会被司马子明取代而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