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虽是首辅,但在众大臣眼中,就是个混吃等死的人罢了,说你是人,都算是给面子了,你干的很多事还不如个畜生呢。
徐溥虽然也觉得刘健这么轻视刘吉,做得有些过,但他还是提出极为中肯的意见:“事情可以放到月底再说,今年的藉田礼延迟到二月初进行。今日所谓的检校和阅兵事,一旦不顺,得有人跟陛下劝谏,不知你们对此可有准备?”
刘健道:“有的,已有十几名言官联名写了奏疏,会在事后马上对陛下行规劝之事。”
刘吉听到这里,怒气稍微消了一些。
毕竟这次阅兵,是文臣联合起来针对张峦父子的一次行动。
不管怎么说,这会儿应该以“大局为重”。
刘吉道:“鞑靼小王子呢?到现在还没朝拜陛下!如果稍后参演兵马在他们面前出丑,大明颜面行将不存啊!张来瞻可真会给朝廷找事啊!”
……
……
东直门外,三里。
一处临时用空地所设校场内,已经开始演兵前最后的准备。
礼部右侍郎杨守陈,在鸿胪寺官员的陪同下,与鞑靼小王子一行,一同往城东方向而去。
因为鸿胪寺卿暂时空缺,就算负责迎接使节的应该是鸿胪寺中人,但其实当天陪同杨守陈的却是朝廷专司负责宴会和祭祀等事的光禄卿胡恭。
光禄寺可说是朝廷内开销最大的衙门,其管事者必须要善于打理钱财,就好像胡恭这样的朝官,之前就不得不在万安、刘吉和李孜省等大佬中巧妙周旋,艰难求存。不过在新皇登基后,他立即便跳到以东宫讲官为首的文官集团这边。
或许在胡恭看来,未来朝堂的希望,就应在这群东宫讲官身上。
历史上胡恭是在弘治二年七月被迫在光禄卿的位子上致仕,也是因为钱财等账目对不上……结果离职还没一个月,又在当月被弘治皇帝召回来继续当光禄卿……
一直到弘治六年,光禄寺的账目亏空越来越大,胡恭又成了背锅侠,被降为山东盐司同知,从此以后再无他的历史记载。
“听说今日朝会上,陛下谈及调南京馆阁中人到京,负责修撰先皇《实录》,其中就有另一位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