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能多点。
好了,下一个话题。月票。
嗯,这个也没啥说的,更新太拉了,什么时候站起来再说吧。
下一个话题,抽奖。
嗯,这次没有,这两个月都没稿费,下次再说吧,嘿嘿。
哦对,提一嘴文献。
最近重刷的时候频繁看到一些文献勘误,但是作者核对了一下,好像都不太对。
很多读者的查阅史料,很可能就止步于史料原本。
但其实史料原本是需要勘误的。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明史》,这本书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编的很差。
比如《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三《平山东盗》:「成祖永乐十八年三月,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往来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州县,煽诱愚民。
这里的三月,在实录里是二月。
也比如之前南北榜案,正文这一句「因所取进士宋琮等五十一人」。
《明史·选举志二》上记为五十二人,《明通鉴》、《罪惟录》、《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弓|》、《明太祖实录》上皆记为五十一人。
还有150章本章说的勘误。
文人描绘,大小动辄「长六十丈,阔二十丈」,射程动辄「五十里之内,发无不中」,威力动辑「十里之内草木人畜无复有生全者」。
而郑和宝船44丈完全不能信,根据《东西洋考》、《龙江船厂志》可以信任的数据测算,郑和宝船应该在22丈,也就是70米,这一研究成果跟《郑和宝船尺度新考》相似,但都没有决定性大案,所以文中没提及。
与之相似的还有郑和宝船资料烧毁一案,都说是刘大夏干的,但是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这个说法最开始来自于严从简著《殊域周咨录》一书,再之后顾起元所著的《客座赘语》则自称「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所以不可靠。
最开始的说法,具体的信源没找到,甚至大概率来自于藏匿刘大夏藏匿永乐征安南档案。所以文中只说遗失了,具体怎么丢的,是谁干的,已经说不清楚了。
当然,也有很多正儿八经指出作者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