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引人犯罪的!
报纸这种东西一旦开放,使人畅所欲言,那么触犯此罪的士人,可不就是与日俱增么?
要是拿着这种由头,跑去南方大起刑狱,后世不评个郑伯第二才是怪事!
朱翊钧实在扯不出手来,只得放弃。
两个人就在大殿中间,干巴巴地站着奏对。
朱翊钧想了想,还是决定直来直去:「海卿,此次朕必要以妖书兴办大案,之后也绝不可能重申报禁。」
海瑞闻言脸色微变,显然倔脾气又上来了,张嘴欲言。
朱翊钧先发制人,反问道:「海卿,纵观案中这些犯禁的山人,若是朕没有开放报禁,彼辈便不会著书出版,散布妖言么?」
他口中的山人,不是什么居于山中的隐土,准确来说,叫做掌控舆论的边缘知识分子。
山人虽然读过书,却又不愿或者不足以走上仕途。
高端的山人,当属复起前的王世贞这种,掌控民间舆论的命脉。
上可联动科道言官搞政斗,下可结社文盟,为士林袖领。
中端的山人,通常以干谒、售文、设馆、入幕等方式为生计。
大多是著书立说,写写诗词,击时政,或者出卖一下脑力劳动。
低端的山人,只能跑去算命、说书、卖身、给商行打广告。
其无不是刊印小报,散布揭帖,吸引眼球,若论贩卖情绪价值,连「倚门」和「断袖」都拍马不能及。
偏偏山人这个团体,还轻易不能得罪。
哪怕是刑满释放人员,只要混进山人圈子,那都是挥斥方道一一哪家大户商行不肯「合则两利」,直接就刊报开骂,这您受得了么?
海瑞下意识反驳道:「至少不会像如今这般,群然犯禁。」
朱翊钧毫不留情更正了海瑞的错误:「那是因为弘治以来,舆论泛滥,日复一日地猖獗,正好在朕这里登峰造极!」
边缘知识分子活跃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你明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现象。
其初兴于弘治年间,在嘉靖朝发展壮大,直至如今大盛。
正德年间难道没有么?
编排武宗是宫女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