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重复、大多情况下都是没什么意义的计算、实验和测试而已。
这种人工智能科研系统,不说取代于泰和这种材料学顶级科学家了,就算是于泰和手底下的普通研发牛马也取代不了。
人工智能科研系统只能完成前期的低技术含量的重复计算和实验、数据统计而已,后续的各种实验和测试还是需要这些高学历研发牛马来亲自搞,人工智能可做不了这种事。
而且人工智能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它不会失误,而不失误就没有意外,但是材料学,是需要意外的……
没有意外,哪来的新材料啊!
当然,即便是有这样或那样的诸多缺陷,现在的人工智能科研辅助系统中的材料研发大模型,依旧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研发的成本以及时间。
并且可以让材料科学家们更加专注于新型材料的理论框架的创新,搞出来一个新理论后,设计好理论模型,直接扔给大数据去跑就行了,简单又省事。
不过,这对算力要求也非常高!
智云集团内部的这个材料大模型是多年积累起来的,跑起来运算量非常大!
于泰和轻轻松松搞人工智能材料学的背后,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出来的底层人工智能核心算法,这个算法结合材料学研发的特性,然后设计出来了专门的材料大模型。
这个材料大模型的运行环境也是要求非常高,这后头是一个庞大无比,好几万片APO显卡以及上万个GPU一起组成的算力中心呢。
这算力,比很多企业训练人工智能的算力还要庞大。
而最近,辅助材料研发的算力中心又进行了升级,人工智能研究院那边把这一套材料大模型的计算中心,接入了一个新的算力中心,获得了大幅度的算力提升,这算起来也就更快了。
这个新接入的算力中心,于泰和也知道一些,这是世界上首个超导量子计算机阵列!
智云集团利MK34超导材料研发出来的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持续小批量生产,一部分供应香瓜的保密研发机构,不过更多的还是集团自用,用来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阵列。第一个超导量子计算机阵列已经在今年年初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