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别看现在沈家没人在朝为官,前人的福荫除非改朝换代,轻易是不会消失的。不过大家都明白,别人的照顾终归是人情,自己当官才是最好的。沈半城自己是没什么指望了,全部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沈半城有一子一女。女儿正是二八芳华,待字闺中,小名叫“怜儿”;儿子更小,只有十二岁,但有那么一股读书的痴迷劲儿,让沈半城非常高兴,于是给儿子取名“沈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沈学习的名字由此而来,并不是沈半城恶搞,他也不是穿越众。家里有钱,和县太爷有交情,儿子又好学,这日子不要太舒服。可惜大约三个月前,沈家出事儿了。先是贴身丫鬟听到大小姐怜儿的房里传出男人的笑声,大惊之下上楼查看,却看到大小姐酣然而睡,根本没有外人。接着,丫鬟痛苦的发现,几乎每天大小姐闺房内都有男人说话的声音,这可让丫鬟为难了。禀告老爷吧,似乎有出卖小姐的嫌疑,可是不禀告老爷,万一出事她一个小小的丫鬟也吃不住呀。况且看小姐的样子,也不像是在家里藏了个男人,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丫鬟还没有决定怎么做呢,大少爷生病了。读书能养气——当然,书看多了容易得近视眼,但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懂这个。总之,大齐朝的百姓认为读书有百利无一害,没人觉得痴迷于读书会伤害身体,而且大少爷沈学习身体一直不错,按说也不该因为看书而生病。可沈学习确实就那么病倒了,卧床不起,还经常说胡话。沈半城大惊失色,他这辈子纳的妾不少,但估计还是因为自己不争气,直到老了老了才焕发第二春,接连生了沈怜儿和沈学习两个孩子。女儿也就罢了,儿子可是他的心头肉,这么一病简直要了他的老命。立刻请大夫!半城的威名可不是说说而已,一时间整个三江县都因为沈家大少爷的病而动了起来。沈府每天进进出出,热闹非凡,全县城有名号的大夫,加上密州府以及各个县城的名医,都让沈半城派人给请来了。那时秦行之师徒还没来三江县,所以没机会见识到“盛况”。大夫来了不少,这些人可不是秦行之师徒那种坑蒙拐骗靠嘴皮子忽悠人的,没点儿真本事谁敢开医馆当大夫?沈学习的病也不算疑难杂症,大家的诊断结果大同小异:精元损耗过度,导致外邪入体,邪气冲脑因此神智不清。沈半城半懂不懂,大家能不能说人话?最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