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缓缓地下降时,这条充满活力的垂直丝线就越拉越长。降到离地面两寸高时, 它突然停下,纺织器停止了工作。它抓住自己刚刚拉出来的丝, 回转身来,一边纺织一边沿原路往上爬去。但这一次体重却帮不上忙, 它得另外想法拉丝:后面的两个步足迅速地交替运作,把丝从丝囊里拉出来, 再逐渐地把丝抛弃掉。
它回到了两米高处的出发点。它已拥有一根双股丝线,结成环柄状,在空中轻轻地飘荡着。它把这双股丝线的一端固定在适当的地点, 等着另外的那一端被风吹起来, 把环柄黏结在附近的细树枝上。
也许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圆网蛛看上去倒挺有耐心,一点也不着急, 可我却按捺不住,便走上前去助它一臂之力。我用麦秸把飘荡着的环柄挑起,把它搭在高度适当的一根细树枝上。经我这么一弄,丝桥搭建成功了,圆网蛛看来颇为满意。当它感到丝的另一端已经粘住时,便从桥上一头到另一头一连跑了几个来回,每跑一趟都会在丝桥上加上一股丝线。它就这么不停地编织着框架的主要构件,悬挂缆绳便铺设好了。这丝缆很细,看起来也很简单,但它的两端却像是开花似的分散开来,形成树枝状。圆网蛛来回多少趟,便有多少个分叉。这一股股的分叉丝线,黏着点各不相同,致使丝缆两端固定得十分牢靠。
悬挂缆则比整个蛛网的其他部分都更加牢固,所以它留存得也就更久。经过一夜的捕猎,蛛网一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第二天晚上几乎都得加以织补。在彻底清理过的地方,战场打扫完了,就得重起炉灶,只有丝缆除外,因为重新编织的网还得悬挂在这根粗粗的丝缆上。这条丝缆架设起来并非易事,因为架设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凭借圆网蛛的技艺,还得依靠空气的流动,把细丝吹到灌木丛中去寻找一个依托。所以,架设起来会费不少的时间,而且还无法保证必然成功,一旦架设好了一条既牢固、方向又好的丝缆之后, 轻易是不会更换掉它的,除非发生了严重的事件。每天晚上,圆网蛛都从丝缆上走过来走过去,用新的丝来加固它。
当圆网蛛无法下坠到必需的位置, 丝线太短,不能将环柄固定在远处,因此就形不成双股丝,搭不成丝桥的时候,它便采用另一种方法。它仍然下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