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也很为难,盛彦师一直就是李神通的人,怎么劝说他转而效忠秦王呢?
就在刘弘基无计可施之时,他忽然接到了安插在盛彦师军中探子送来的一个消息,今天中午,李神通的儿子李孝锐带人来军中夺盛彦师的军权,和盛彦师发生了冲突,李孝锐怒气冲冲走了。
这个消息顿时让刘弘基看到了一线希望,但他又有点担心盛彦师由此投降张铉。
这时,有士兵在帐外禀报道:“启禀将军,盛将军派王耀来送信了。”
刘弘基当然知道王耀虽然只是校尉,但他是盛彦师的小舅子,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年轻人,他连忙让王耀进来,不多时,王耀走进大帐,单膝跪下道:“参见刘将军!”
“王校尉请起!”
王耀取出一封信递给刘弘基,“这是盛将军的亲笔信,请刘将军过目。”
刘弘基接过信看了看,盛彦师在信中表态,愿意效忠秦王,建议他们一起去投奔李孝恭。
如果是平时,刘弘基一定会对盛彦师的态度充满了各种怀疑,但现在是非常时期,他不敢怀疑盛彦师,唯恐自己的怀疑会触怒盛彦师,盛彦师一气之下就去投奔张铉了。
当然,这也和刘弘基得到的消息有关,李神通想夺盛彦师的军权,才迫使盛彦师转而效忠秦王。
刘弘基连看两遍信,大喜道:“盛将军愿意效忠秦王,是大唐之幸也,不知我们怎么合兵?”
王耀笑道:“我家将军的意思是我们今晚就动身,分头前去渭河渡口,在渭河渡口汇兵,然后一起南渡。”
这个方案不错,刘弘基当即道:“那就一言为定,我今晚就动身。”
刘弘基也担心夜长梦多,他送走了王耀,当天晚上便集结军队离开潼关,向渭河渡口方向进军。
天刚亮,刘弘基的军队抵达了渭河渡口,盛彦师的军队已经先到了,大军已开始渡河,这时盛彦师派来亲兵请刘弘基前往‘东去阁’一聚。
东去阁是一家酒肆,位于渡口,紧靠渭河,是专门送别亲友小酌之地,此时刘弘基再没有任何怀疑,便带着十几名亲兵前往东去阁。
这时,王耀已在大门前等候,他抱拳笑道:“我家将军已楼上置酒等候,刘将军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