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有差别这点,也完全符合那种淘气小孩的传统印象。它们生命力顽强得很,随便吃几个字就足够活蹦乱跳好久,食量也并不大,大部分时候吃吃文字像是恶作剧,给人带来困扰对它们来说是新奇有趣的体验。你说得对,它们会观察一下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虽然这些小生物一般不轻易介入到人类的生活中,食字小僧却是极想要被人类注目的存在。有时候我也在想,这种把文字吃掉的举动就像是在呼喊着:看啊看啊,你们都闭上眼睛假装看不到我,都不肯承认其实这是我做的,但是文字就是消失掉了。这间邮局能生出食字小僧,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大家写信就算再少,也都会汇集到我们这嘛。但是,最早那只食字小僧,总该是有点故事流传下来的。你看我现在也已头发花白,就知道我在这里也工作了几十年,但那故事还得再往上追溯个一二十年,时间才差不多对得上。那时候,几个村镇之间的公路通通都没有,只有走货的马队才在几个村子之间走出个大概的路出来。可是时代在变,总有年轻人想出去看看,一来二去的,慢慢就产生了通信的必要。我还记得老一辈人告诉我,最早收邮件还是骑着马去的,也没有邮箱的概念,每家每户在邮差来的时候把要说的、要带的都装好递过来,一股脑儿带到这边再分拣好,然后挨家挨户再送过去。啊,这就说远了,继续说回来。邮局建好不久,那只食字小僧就出现了,真的是非常调皮,完全就是那种让人恼火又生不起气的性格。它出现之后,立刻就被发现了,毕竟写信的就那么几家不是?总是有些话莫名其妙消失了,留下一段一段的空白;有时候连文字附着的纸也跟着碎掉,消失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说:“食字小僧来过了。”别笑啊年轻人,我知道你想说这一定是早期邮局刚刚建好的时候管理不善,信件被水泡了啊或者干脆消失了,才编出这种事情吧。其实每个人刚来这里工作时都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也能理解,乍一听真的蛮荒谬的。荒谬的事情才有讲的价值嘛。姑且先信这说法如何?
它很调皮,我觉得邮局里的这个小僧,既没有口罩,也不是一只眼睛的那种,就是一个小和尚的样子,脑袋光溜溜的,整天光着脚底板在邮局的每个角落乱跑,看到好奇的东西就打开看看,也不管是不是给工作人员添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