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看起来可没半点“兼以有荣”的样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满脸是不敢置信的样子。几位名妓不知道孟聚身份,她们还能接受孟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事实,但在座的几位,他们可是对孟聚的底细再了解不过的——一个从北方边疆过来的武夫,他怕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吧,怎可能做出这等佳作?倘若孟聚是某位以诗词闻名的名家,在他手上做出了这种惊世骇俗的传世诗篇,大家倒也能理解;如果这诗篇不是那么出类拔萃的话,而只是一篇平平之作,大家倒也能接受;但现在,偏偏就在孟聚这个粗莽武夫的手上,写出了如此气势恢宏的名篇,这个心理上的落差实在太大了——那种震撼,就跟你去菜市场买大白菜,碰到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乡下婆娘菜贩,她忽然跟你背诵起了莎士比亚的英文原著,想象那时候的震撼,大家就能理解李公子等诸位的感受了。听到这诗,他们的第一直觉就是:这绝不是那武夫的手笔,多半是他抄袭谁得来的。但这样的佳作,倘若是前人作品的话,那肯定是流传天下的名篇了,大家又怎会没听到?所以,李朝阳等人就很尴尬了:这样的佳作,按礼貌上来说,自己不出声赞美几句的话,就显得既没礼貌也没风度;但赞美的话,这明摆着是这武夫从哪里偷来的诗作,岂不又显得自己没有见识?这也不妥,那也不妥,李朝阳坐在原位上,坐立不安,满脸通红。但孟聚可没打算就此放过他,他笑吟吟地说:“李公子,您怎么看呢?在您眼里,这诗可还过得去?”这样的千古名作在前,李朝阳脸皮再厚也没办法否认:“孟官人确实吟得一手好诗,气势恢宏,一气呵成。没想到,您在边关戎马之余,还有此等的才情闲逸,确实令吾等惊讶!如此看来,世人都是低估了孟官人了,世人都只道孟官人您武功盖世,但都不知,您在文学上,甚至比您在武事一道上更有天分啊。您当年弃笔从戎,委实有点浪费了啊。”
李朝阳话中有些含枪带棒地暗含讽刺诗不是孟聚写的,但孟聚心情正爽,也不跟他计较,他呵呵笑道:“李公子客气了,孟某拙作不过是抛砖引玉而已,料来诸位公子大才,定然有更好的作品,吾在此洗耳恭听了。”李朝阳肚子里面还真准备几首诗,准备在美女们面前显摆的,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孟聚一下抛出了那么高的水准,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