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檀烟起盘红雾,一箭霜风吹绣户。汉宫花面学梅妆,谢女雪诗栽柳絮。
长垂夹幕孤鸾舞,旋炙银笙双凤语。红窗酒病嚼寒冰,冰损相思无梦处。
——唐·徐昌图《木兰花》〗
客官,你闻着檀香的味道了么?这一炉幽远檀香,我点燃给你。
檀香是檀香科常绿寄生乔木,产于印度和印尼、澳大利亚等湿热地区,又叫“旃檀”、“真檀”、“震檀”,梵文“Chandana”,远在公元前900年印度古籍中就有记载,东汉时已在中国出现,东汉末崔豹《古今注》:“紫衫木,出扶南,色紫,亦称之紫檀”。《诗经》里说“坎坎伐檀兮”,指的不是檀香而是榆科的青檀,在黄河流域有广泛种植,是建筑、器具用材,也是造宣纸的最佳材料。相比之下,产于热带的檀香则更为名贵,当檀香入药和作香料时,选的是它富含檀香油的心材和根部,昂贵的价格使它有“绿色黄金”之称。
檀香单独熏烧时气味不佳,但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因此经常与其他香料巧妙搭配,在高档香水中,檀香更是作为基础的定香剂普遍使用,如第五大道、香奈尔5号、沙丘、倔强、轮回、矛盾、鸦片等著名香水,基调里都有檀香。
檀香全年可采。对檀香树的采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十提到了一个聪明的辨识方法:在秣罗矩吒国的崇山峻岭中,有很多类似檀香的树木,当地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极快地分辨出哪个是檀香。因为白檀香树性凉冷,很多蟒蛇喜欢盘踞其上,以此来寻找檀香树往往屡试屡中。采檀人会在远处放箭,给大树作好标记,等到冬季蟒蛇冬眠后再去采伐。
檀香是一种珍贵的雕刻用材,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存有一座巨型檀香木雕迈达拉佛像,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直径3米,是清代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感谢清朝廷,于1750年从尼泊尔购得一株巨大的檀香树,花费三年时间从西藏运抵京城,再请巧匠雕琢而成。除了雕刻佛像外,檀香一般制作扇骨、箱匣、佛珠等小器物,如闻名于世的檀香扇。明清时,檀香木被大量用于制造家具和文房清供,边角料用作书房熏燃的香料。同时,檀香也是我国古代祭祀时的常用香料,西方国家在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