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不约而同播撒着知心慈悲。
什么“警惕舆论对个别抗税案例的放大,损害江南百姓形象”,动辄数百家报社洗地,即便是犯罪缺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反让北人下跪反思。
素有竞争同窗若是北人,立刻就能让其身败名裂;盐、漕、布、丝,若是北方的商贩前来争利,轻而易举令其身陷囹圄;甚至茫然的赤民,也有“南方自给自足,赋税立减一半”的大饼。
与寻常党争笼络百姓如出一辙。
江南的市井小民们,在这一场南北之争中,是真切得到了实惠。
恩惠从上到下,身份反复强调,思潮宛如虚室生电,立刻风浪骤起——似乎,作为天下少数人来压迫多数人的构想,确实很有吸引力。
很难有人能在风浪中坚持不被裹挟。
默默享受好处已经是江南坊间最为保守的态度了。
这并不是在指责江南的百姓,反而是油然的怜悯。
反历史潮流而动的官僚权贵们,利用职务之便,逆练“道理学”,使着这份肮脏的手段,煽惑人心中的阴暗与愚昧,不惜分化天下,也要对抗万历皇帝准备行的道路,实在丧心病狂。
但就像皇帝说的,政治的手段或许不分对错,但所通往的道路,从来都是高下立判的。
团结大多数亦是如此。
在成效上,反历史潮流而动的官僚权贵们的这些手段,未必就比皇帝多年来打造的新政同志要差,甚至更加立竿见影。
但在道路问题上,不分是非对错的党争,永远是上不了台面的狺狺狂吠。
这等断脊之犬许给南人的好处,真的是毫无代价,一得永得的么?
万历二年以前,道理学未立,阳明后学教人抛弃衣冠,抛弃道德,抛弃外物,从心所欲,好不逍遥,为什么彼时的士林弥散着一股末世的绝望氛围?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出来混,是要还的。
就好似前宋弃地燕云十六州,彼时或许也觉得好不轻松,可后来是怎么还债的?
前宋的中枢大臣都是老朽之辈,全然看不到思潮中萌芽的危机。
还好,本朝不一样。
此番何洛文作为圣驾先行官,找到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