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无法做到一字不错,但是却能感觉出秦刚所背出的,一定会比自己刚默写的更完整。</p>
“其二,”秦刚没有理会这一切,而是继续开口背诵下一首:</p>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p>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p>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p>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p>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p>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p>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p>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p>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p>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p>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p>
“好,好诗作!好记性!”这时,却是轮到赵令勔“啪啪啪”地鼓掌称赞了。</p>
而李格非这时才醒悟过来:秦刚为何要在前面向他再次确认“清娘有没有将此诗以书信方式外传的可能”了,因为秦刚方才背诵的两首诗,竟然无一字错漏,而他看到放在一边的赵明诚所默记的,至少会有七八处的错失。</p>
因为如果不想认可秦刚在这第三题中的取胜,只有质疑他是不是预先读过、甚至是背过了这两首诗,渠道嘛,比如说会不会事先通过与清娘的通信中得到过啊。</p>
但是这一可能,却是在刚才就已被他完完全全地否定掉了。</p>
当然,李格非存心想拉偏架,也不代表他一定非要纠结这第三题,这样就会把事情做得极难看了。</p>
关键在于他的心底已经对前两题的结果都有了数,于是便爽朗地笑道:“徐之好记性,居然听了一遍,便就记得只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