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而德甫的默写便在这里,确实是差了不少。那么这最后一场比试,算是徐之胜了!”</p>
刑恕虽然谔然,但是他自己也曾在听过后默记过,发觉还不如赵明诚所默出的多,更不要说像秦刚这样只字不差,只能接受这个结果。</p>
接着李格非拿出了第二场金石题的答案,又将秦刚与赵明诚写的结果传递给两位提亲人道:“第二场金石辨字,结果同样也很明显,是德甫稍胜一筹!”</p>
的确,拓片上大约三十二个字符,赵明诚辨出了三十个,而且全部正确,而秦刚虽然写出了近十几个字,但却有三成左右的错误,这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p>
秦刚却坦然地拱手道:“惭愧惭愧,这场甘拜下风。”</p>
这样一来,两人各胜一场,那第一场诗词比试的结果就相当重要了。</p>
李格非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将两人的诗词一并平摊在桌上,一边邀请赵令勔与刑恕一起走过来观看,一边说道:“光从《虞美人》的词作来看,徐之的作品的确在意境与格律上,都要强出德甫几分。”</p>
李格非的这番赞美,却并没有让赵令勔开心,因为他之前就知道,秦刚少交了一篇七律,而眼前的纸上的确也只有一首词。而刑恕却是因此开始有些喜形于色。</p>
李格非道:“只是这第一题,在下讲得很清楚,作完了《虞美人》的词后,再作同题材的七律一首。而看一看德甫的七律,虽然中规中矩,但胜在他已经写出来了,所以……”</p>
“呃,恕小侄无礼,冒昧插问一句。”秦刚看着李格非就想宣布结果时,赶紧打断他的话道,“倘若小侄也是写出了一首七律的话,能不能取胜?”</p>
“唉!”李格非故作惋惜状道,“我也知诗词是你长项,若是你那时也能交上一篇哪怕只是勉强合格的七律,也能凭着这首词外加诗作而取胜啊!”</p>
“多谢文叔师伯抬爱,小侄的七律实际上是已经写在这张纸上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