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避免不必要的动荡。”
这是火上浇油,看似劝谏陛下,实则是再添一把柴。
倒是李靖比较实在,顺着房玄龄的话就道:“陛下,若此时废太子,将士们恐人心惶惶。太子殿下在辽东立下赫赫战功,军中不少将士对他颇为拥戴,还请陛下慎重考虑此事对军心的影响。”
“况且太子殿下革新农器,实乃功在千秋,这等功绩不应被忽视。一旦废太子,军中士气受挫,若此时外敌来犯,大唐何以御敌?”
“臣愿亲赴军中,向将士们阐明陛下的圣意,稳定军心,但废立太子之事,还望陛下谨慎定夺。”
李世民微微皱眉,神色稍缓,但语气依旧强硬:“朕并非不知这些,可他犯下如此大错,若不惩处,何以服众?朕身为帝王,一言一行皆为天下表率,若对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视而不见,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到了这份上,对于李世民来说,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直接传位给太子,自己去当太上皇。
要么就是废太子。
没有第三个选择了。
话到了这里,群臣也没什么好说的。
终归大家都是说了劝谏的话,既然陛下坚持,那就只能是废了。
见到这等情况,褚遂良开口了。
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太子之位关乎国本,若要废立,必须名正言顺。”
“臣建议先列举太子罪行,昭告天下,让百姓和群臣都明白陛下此举乃不得已而为之。”
“但臣也担忧,此举会让百姓对陛下的决策产生误解,毕竟太子殿下的功绩深入人心。”
“百姓或许只看到太子的功劳,而难以理解陛下的苦衷,这中间的权衡,还需陛下思量。”
“臣建议在昭告天下时,着重强调陛下对太子的期望与过往的宽容,以及此次废立是为了大唐的长治久安,如此或能减少百姓的误解。”
褚遂良顺着陛下的话,等于直接就一锤定音了。
其他大臣也都默然不语。就如今的形式来看,废太子已成定局。
李世民微微点头:“褚公所言有理。可即便如此,废太子之后,谁来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