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殿内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言。
毕竟立储之事,稍有不慎便会卷入无尽的政治漩涡。
良久,长孙无忌斟酌着说道:“陛下,臣以为晋王李治仁孝恭俭,宽和善良。他性情温和,待人诚恳,平日里对陛下和诸位大臣恭敬有加,从未有过僭越之举。”
“由晋王来继承大统,定能以仁治国,保我大唐社稷安稳,百姓安居乐业。”
“晋王常伴陛下左右,深受陛下教诲,必能将陛下的治国理念发扬光大。且晋王行事稳重,在朝中也无过多的党羽纷争,不会引发朝堂势力的剧烈变动。”
其实李治找长孙冲的事情,长孙冲这边还没来得及跟父亲说,长孙无忌就已经来参与君臣议事了。
但就跟武曌猜测的那样,长孙无忌对于新太子的人选,根本没有选择,不管从哪个方面综合考虑,都不可能去支持魏王,只能是支持晋王。
况且晋王李治性格宽厚,易于掌控,背后的势力也相对单纯,立他为太子,自己作为皇亲国戚,在朝中的地位也能得以稳固。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说,原本作为魏王阵营的房玄龄,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就沉默了。
跟随了陛下这么多年,房玄龄很清楚,陛下可不是真的想在这个时候立即选出新的太子来。
表态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立储之事关乎国家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今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贸然表态支持魏王,不仅可能引发其他势力的强烈反弹,还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且此刻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日后的把柄,稍有不慎,便会让自己和家族陷入危险的境地。
只是褚遂良急了,赶忙上前道:“陛下,臣以为魏王李泰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经史子集、治国之道都有深刻的见解。”
“魏王平日里广交贤才,礼贤下士,身边汇聚了不少有识之士。若立魏王为太子,凭借其的才学和抱负,定能将我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魏王对朝政的见解独到,常能提出新颖的治国之策,实乃太子的不二人选。”
“魏王在文学、政务上都展现出卓越的才能